独立制作人,2009耶鲁世界学者,亚洲文化协会奖金获得者(2008),中印学者(2008)和剑桥大学访问学人(2007)。导演的电影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并在包括纽约MoMA在内的众多场所放映。在包括苹果电脑店艺术家系列、歌德学院、南亚青年导演天才训练营等讲座或讲课,并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曾任教中国传媒大学四年,并为欧盟援华项目工作三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和美国圣母大学,并于2015年获得杰出校友奖。2009年因拍摄《何以为食?》短片而关注食物。2019年与耶鲁、哈佛等高校共同创办食物领先论坛。
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十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曾在亿滋国际的大宗商品和战略采购国际团队负责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策划和实施的工作;在卡夫食品和吉百利担任亚太道德采购经理,在公司的供应链中建立了负责任采购的机制;在阿迪达斯中国担任社会和环境事务经理。最近几年在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作为中国企业项目运营代表参与了在中国推动农场动物福利方面的工作。
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着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之前曾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PECE)和 中瑞合作中国低碳城市项目等机构工作,专注于研究、政策分析和项目管理。从2019年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食物体系、饮食习惯的转变和温室气体减排这一交叉领域。毕业于复旦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7在良食基金成立之初就做为项目负责人组织“良食路演”,在3个月内去到全国19个城市组织了39场工作坊,之后组织2018年“耶鲁的绿色餐饮之道”全国巡讲,并负责良食相关项目的管理工作。曾供职于世界500强公司,十多年项目管理经验,以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和有责任的消费为己任,从商业领域转型到公益领域。
因为接触有机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CSA),了解到当前食物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此打开了食物认知的新视野。加入良食,是希望唤起更多人对食物议题的关注,认识到食物的品质远远比口感、价格更重要,富有生命力的食物可以协助人类的意识进化,而工业化农业体系下产出的食物则给不出应有的滋养,更不用说它给环境及其他生命带来的伤害了。要知道,食物远远不是果腹那么简单!
刚刚硕士毕业,在清北学习过城市规划、社会学和人权法多个专业,在它们的交集中,选择搬砖建设可持续食物体系。开办“知食力”传播公众号“吃货必修课”;建立社群“良食青年网络”,培养青年食物领袖。